<s id="yhtii"></s>
      <cite id="yhtii"></cite>
        1. <source id="yhtii"></source>
            資訊頻道
            下載手機APP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頻道 ? 行業分析 ? 正文

            工程機械國際化成任重而道遠

            來源:全球起重機械網??人氣:480
            |
            |
            |
                   關于“九千億”的話題之二:

              2011年度“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50強排行榜”于5月公布,有10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50強,其中3家進入全球10強。

              目前,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在中國;汽車起重機和大中型壓路機銷量位居全球第一位的制造商在中國;全球最大的挖掘機和裝載機的產能在中國。世界上最長臂架泵車制造技術在中國;世界上最大噸位(3200噸)履帶起重機制造技術在中國。

              事實上,中國應該有能力在裝備制造領域取得包括技術層面在內的更多突破,如果不是更熱衷于對產能擴充的話。

              據了解,國內工程機械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徐工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在企業規劃中,曾將2015年末的銷售目標定為1000億元以上;柳工股份和山東重工集團2015年的銷售目標為500億元;行業內其他11家大型企業到2015年銷售目標規劃總計達到6000億元。

              近日有消息稱,徐工集團已將原有規劃目標調整為:到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進入世界工程機械前五名;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3000億元,進入世界工程機械前三名。

              早在3月上旬,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工程機械展覽會上接受采訪時表示:“2012年三一集團銷售總額要突破1000億元,其中海外市場要占35%~40%的比重。”不經意間,三一重工的“千億元目標”也計劃提前三年完成。

              很難想象,在行業內龍頭企業大干快上的態勢下,其他企業能夠克制住增長與擴張的沖動。畢竟,主動退出市場的選擇是不容易做出的。

              應該說,在提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在內外部市場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增長與升級之間的關系,如何構建一個可持續的、價值驅動的運作模式,如何有效提升技術能力以增強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而言,要比簡單的擴充產能重要得多。如果由追求做大使擴張進入一種失控的狀態,為比拼市場占有率不惜以效益為代價,那么,前些年曾在白色家電業發生過的悲劇性一幕,是否會在工程機械行業重新上演呢?畢竟,沒人愿意看到,那些昔日風光無限的家電藍籌巨子們落寞到今天這等不堪的境況。因此,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或者期間,集中精力,嘗試和推進各種創新方式與路徑,爭取實現對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因素予以有效突破,是否會更有意義呢?

              謹防在擴能的路上倒下

              《“十二五”裝備制造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目標》中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培育不少于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資本和技術輸出能力、進入世界500強的“旗艦級”國際化大企業集團,以使裝備制造領域的組織結構優化升級。而眼下流行的“千億級”說法,也許是對上述概念的一種自主量化結果吧。相信,各地在編制地區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中,都會把培育“千億級”企業集團擺在重要的位置加以安排部署。而近來在“井噴”行情中風頭出盡的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們,很有希望成為各地被培育的對象。當然,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有龍頭企業來引領與帶動。而龍頭企業市場規模的暴增,從哪個角度看都應該是好事……前提是,產業能按自身內在的邏輯運行發展,在過程中沒有衍生出非商業化的其他產物。

              工程機械是一個容易拉升產值的行業,比如挖掘機,年銷售1萬臺,就是七八十億元的產值。即使是年銷售1萬臺裝載機,產值也能達到20多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挖掘機產能也已超過35萬臺(需要提示的是,關于國內挖掘機現實產能的版本太多,幾乎沒人能給出相對準確的數字),足夠供應全球市場的大半之需。而按照目前各生產企業所規劃的產能目標,到2015年,國內挖掘機產能規模有可能達到50萬臺以上,幾乎覆蓋全球的市場需求量。而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分會預測:今年國內挖掘機的總體銷量約為19萬臺,2012~2014年則在21.85萬臺到30.2萬臺。

              盡管,裝載機和挖掘機兩大主導產品產能過剩的情況已相當明顯,且產品同質化嚴重,核心技術嚴重缺失,各種價格促銷戰層出不窮,市場秩序令人擔憂。甚至已經有警惕工程機械行業中暴發“次貸危機”的聲音發出。但挖掘機的擴產行動似乎仍在按部就班的實施。

              從目前已知的擴大產能的情況看,在本土品牌中,三一重工2011年計劃產、銷挖掘機2.5萬臺;徐工機械2011年挖掘機銷售目標為1萬臺;柳工的目標是到2015年實現3萬臺的挖掘機產銷量;廈工則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擬實施年產挖掘機1.2萬臺的投資項目;廣西玉柴與四川邦立在瀘州進行大中型挖掘機的項目投資,總規模達20億元,全部建成后將形成年產5000臺大、中型挖掘機的生產能力。在本土二三線品牌中,各企業的投資力度也不可小覷。熔盛重工在安徽投資34億元,投建年產能為3萬臺挖掘機以及400臺旋挖鉆機的項目;五糧液集團下屬的普什重機也已投資超過4億元,生產中、小型挖掘機,項目全面達產后,年生產能力將達到1萬臺。

              最近有傳言稱,山西一家著名的重工企業計劃進軍裝載機制造領域;而另一家具有軍工背景的企業對這一領域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令人贊嘆的是,進入這個被業內人士認為自2001年就已產能過剩,全行業維持了近十年低毛利率的行業,需要下多么大的決心。

            實現總成本領先還需過程

              工程機械行業是規模效益顯著的行業。在這方面,挖掘機和裝載機產品線則表現得更為典型。

              從目前國內裝載機的市場競爭格局看,柳工作為國內裝載機的傳統龍頭企業,生產技術和渠道優勢顯著。但擁有這些依然不足以使其擺脫其他強勢對手的競爭與追趕,市場占有率徘徊在20%一線而難以進一步突破。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目前行業整體格局維持穩定,產品集中度進一步向優勢品牌集中,但行業競爭僵局局面的打破還有待于其他因素量的累積。或許正是因為這種膠著的競爭局面,使企業的侃價能力基本喪失,經營難度加大。事實上,微利化是外資品牌退出裝載機市場的根本原因,同樣也是給新進入者設置的天然門檻,除非這種進入是出于重新洗牌或者是非商業化的考慮。

              再看挖掘機。目前國內挖掘機與裝載機市場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挖掘機是處于一種混合競爭的態勢,中外品牌同臺比拼,競爭強度大。不過,形成經濟規模后,利潤水平極具誘惑。這也是行業對這一領域驅之若騖的重要原因。

              目前參與分割市場的跨國公司主要包括歐美系的卡特彼勒、阿特拉斯、沃爾沃,日系的小松、日立建機、神鋼以及韓系的現代、斗山等。這些公司目前仍占有國內挖掘機市場的三分之二。而國產品牌自2008年實現2萬臺的銷售規模后,近幾年上升勢頭強勁。其中,表現最為出色的是三一重工。以今年4月為例,三一挖掘機以實現銷售3100多臺的業績僅次于小松排在行業的第二位,與其他國產品牌拉開了比較大的距離。值得注意的是,國產品牌在出口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現。今年前四個月,國產品牌累計出口1261臺,同比增長72.3%。這一方面顯示出國際市場需求出現持續復蘇的跡象;另一方面也說明國產品牌在國際市場中,仍具備一定的性價比優勢。

              不過,當國產品牌挖掘機尚不具備核心技術,特別是液壓件和傳動系統等核心零部件仍受制于人的情況下,實現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甚至是領先絕非易事。事實上,挖掘機產能不斷膨脹的結果,只能是使其走向與裝載機相同的命運。如果,由于過度競爭造成營業利潤與規模之間本應存在的正相關關系被嚴重打亂,那么,總成本領先也就失去了其理論上的意義。

              事實上,從工程機械領域領先者所走過的發展歷程中可以發現,只有那些具備強大產業鏈控制力,在營銷、服務等環節構建出良好盈利模式,對純粹規模擴張有堅忍克制力的企業,才能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

              實施國際化戰略是必然選擇

              加入WTO十年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技術創新、產品開發和制造能力都實現了跨越式提升。以此為基礎,中國企業在世界范圍謀求更大發展與水平提高的新途徑已成為必然趨勢。

              盡管人民幣的升值以及國際市場出現的需求波動,對國內企業的產品出口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這并沒有減緩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腳步。

              4月27日,三一重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工業部達成投資意向,在該國投資2億美元建設三一印尼產業園。這將使三一集團在海外投建生產基地的國家數量達到4個。

              5月中旬,中聯重科與印度RE鄄LIANCEADA簽署了向印度出口30臺260噸級履帶吊和60臺80噸級履帶吊,總價值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采購訂單。據悉,這是迄今為止全球履帶吊產品單筆數量最大的訂單。

              6月,柳工有關收購波蘭HSW推土機企業的合約也將塵埃落定。

              隨著國內企業要素成本的持續上升,國產品牌以往在國際市場上所依賴的性價比優勢有不斷減弱的趨勢。那么,在主動將產業向更高級別推升的同時,將部分成熟且過剩的產能包括適用技術實施產業二次轉移,釋放于國際市場(比如“金磚”國家包括南非)也許同樣值得嘗試。起碼可以兌現有關“旗艦級”企業中,具有技術輸出能力這一要件。
            文中內容、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刪除!
            ?

            移動版:工程機械國際化成任重而道遠

            相關信息

            • 濟寧速度:跨線橋僅用119天通車
            • 原來最頭疼的便是上下班過崇文大路和寧安大路交叉口,雖然路面車道很多,但進出城的車更多,一個紅綠燈就能讓車流排起長龍。6月30日下午,山東濟寧市民孫正遠像平常一樣開車行駛在回家的路上...[詳情]
            • 廣州地鐵珠江新城站出入口實現全部互通
            • 近來,記者從廣州地鐵了解到,經過4個月的升級改造,廣州地鐵珠江新城站站廳4個出入口已實現悉數互通。互通后,站廳外圍為悉數連通的非付費區,市民不需驗票進站即可經過地鐵站過街。為進一...[詳情]
            ?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不卡网址